瑞士金表上为什么印有一个狗头?手表上的狗头印记是什么意思?

金、银这类贵金属材料,除用作货币外,还常用于珠宝、银器和手表。所以,对于这类物品,国家也将纳入识别和管制的范围。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手表上有贵重金属的印记。
一般的贵金属表上的印记共有四个,分别是:
一般的贵金属表上的印记共有四个,分别是:
贵金属本国特殊标记“贵金属纯度标记”“共同协定贵金属标记”“厂标、责任标记”
——纯净的贵金属印迹——
黄金的质地是非常柔软的。这金属虽能做表壳、表扣,却极易损坏。因此除了一些以纯金为噱头的品牌外,几乎所有的品牌都采用以金为主体的合金材料。
这类合金材料中,最常用的是将75%的金和25%的其它金属混合起来。这种合金材料的比例,叫做“750”或“18K”。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正是黄金与合金的比例,即千分之750或24分之18。
左边是18k白金,右边是18k红金,PT950白金,左边是18k白金,18k红金,PT950白金,左边是18K金。
由于其他金属种类和比例的不同,75%的黄金混合物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和硬度。
其他25%的18k白金一般都是镍、银、钯、锰等,这些元素的加入使金色变白。
然而18k红金的颜色来源主要是金属“铜”,而且人们已经习惯用不同的颜色编号来定义它们的颜色变化:3N红金(75%纯金,13%银,12%铜),4N红金(75%纯金,9%银,16%铜),5N红金(75%黄金,4.5%银,20.5%铜)。可见,添加较少的银和较多的铜会使颜色变得更偏红。
因此,有时,我们还能看到在处理某些品牌的印记时,除了代表纯度的750之外,还有一个“N系数”,表示它所使用的18k金的配比。
值得一提的是,18K红金会在品牌、产地上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种品牌的同一款表也会有轻微的色差,因为合金的生产会有批次的差别,不能保证完全相同。
用过18k金,红,白,一般标上“750”或“18K”。白金是个例外,它标着“PT950”。而PT是“白金”的缩写,950代表纯度。
—-本国贵金属上的特殊标记—
在识别和控制贵金属方面,各国有不同的做法。它们都使用各自的贵金属管制条例,有独立的取样,试验,标记和技术要求。
由于我们在谈论手表,所以这次我们主要讨论一下手表大国瑞士的贵金属标志。
目前在瑞士使用的贵金属印记的官方名称是HeadofaSt。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圣伯纳狗头”。
到了1995年以前,瑞士要求在贵金属表上打上标记,以区别不同的原材料。金表需要打上“女王”的字样,而银表要用“鸭子”标记才能使用。
1995年后,瑞士修改了贵金属使用标志的标准,规定只要贵金属(金、银、铂、钯)手表外壳上都必须印有“圣伯纳狗头印”。很多表友看到“圣伯纳狗头”都以为是黄金,但其实四块钱一克的银也算得上是“贵”金属。
就圣伯纳狗头印而言,它并不是随意乱盖的。它在瑞士完全受法律保护。圣伯纳狗头印是有严格限制的,即使是在大小上也是如此。共有两种“圣伯纳狗头”,一种是大狗,直径2毫米,高1.6毫米;另一种是小狗,直径1毫米,高0.8毫米。
在瑞士,对贵金属的检验是由联邦海关总署下属的办事处负责。现在共有40名检测人员,每年负责对超过一百万件贵金属制品进行检测、评定。为分清职责,每个下属办公室的狗头印章都有细微的区别。
通过高倍放大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圣伯纳狗头印”右下角的“G”字。这“G”代表的是最初为这一表壳、表扣进行贵金属检验鉴定的“Geneva日内瓦”办事处。
上面是瑞士各地鉴定机构分支机构的简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高倍放大镜看看自己的手表是从哪里认证的。
以前,圣伯纳狗头印上的印章都是用手工雕刻的,极为精巧。从贵金属上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凹凸变化,甚至连狗舌、狗毛也能分辨出来。假表的贵金属印记往往无法做到如此逼真,所以很多表友就是靠印记来分辨真假的。
但这些年来,又出现了一种增加印记的新方法——激光雕刻。
但这些年来,又出现了一种增加印记的新方法——激光雕刻。
这款激光雕刻的“圣伯纳狗头印”已经在欧米茄、伯爵、名士、宇舶等品牌上出现。它的雕刻物深得很浅,很容易磨损。与此同时,由于采用激光技术制造,大大增加了被假冒的风险。现在,在国内就有做后扣表扣等贵金属配件,再打这种激光版的“圣伯纳狗头牌”假造真品,危险性很大。不知品牌方是怎么想的,自降难度让人去伪造!
此外,圣伯纳狗头印也不是专为瑞士本土制造的贵金属表而设计。除了瑞士之外,其他国家、地区的手表都要到瑞士官方市场进行检测和评估。
—-共同协议中的贵重金属标记
仅仅是瑞士的贵金属印记就已经够麻烦了,在欧洲还有很多国家。这两个国家各自的技术、法律要求都阻碍了贵金属产品的跨境贸易。在20世纪60年代的漫长讨论之后,1972年11月,维也纳签署了一项“贵金属制品控制和标识公约”(简称“霍尔马克公约”或“维也纳公约”),于1975年生效。
该合同中,各国达成协议,用公平的天平来标出贵金属。以上数字表示贵金属的纯度,外框天平则表示贵金属的不同种类。例如白金是棱角状的外框,黄金是两个重叠的圆形。
—-工厂标志,责任标记——
它的原始生产者除了需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上监督和控制手表上的贵金属材料外,还需要接受监管。
贵金属原料的原生产商需要向位于瑞士伯尔尼的贵金属中央控制办公室申请一份“ResponsibilityMark”,该文件被翻译成“责任标记”,简称“RM”。
普通的“责任标记”就是这样,外形来自于用来加工金属的外框架,如“铁砧子”,“锤子”或者钥匙,里面套上数字。这些数字代表了不同的制造商。
更令人费解的是,因为“责任标记”的形状和外观很少有约束条件,只要它与官方标志、其他已注册的责任标记、注册商标或品牌名或国际组织的缩写不相同或相同即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各种“责任痕迹”。如果你不是这个行业的老手,就很难记住到底是哪个厂生产的机壳、表扣、表带。
除这些造型奇葩的“责任标识”外,一些手表品牌已经可以自行生产表壳等贵金属配件,因此,他们经常会用带有明显品牌标识的“厂牌标识”来申请为自己的“责任标识”。例如上面这个“责任标记”,就是来自于“劳力士”,与皇冠商标差不多,只要有一点时钟常识的朋友都能认出。
瑞士在管理上也非常严格,有“责任印记”。一经申请,如果某人经常变更引起误解,责任标记在20年内就不能更改。即便某个“责任标记”的生产企业、工厂发生所有权转移,也必须到伯恩的贵金属中央控制办公室进行变更。一有问题,马上就能找到直接负责人。

前面提到,贵金属手表上的印记一般有四种,分别是“所在国贵金属特殊印记”、“贵金属纯度印记”、“共同协定的贵金属印记”和“厂标、责任印记”。

但并不代表贵金属手表就一定有这四种印记。比如有的国家并没有单独的贵金属印记规章制度,所以就不用打。而常见的瑞士狗头印记也不是通用的,一块手表的贵金属表壳、配件不是在瑞士生产,成品手表也不会正式进入瑞士市场,那么它就可以不用打上狗头。比如在德国品牌荣汉斯手表上,我们就找不到狗头印记,只能看见“J”字厂标 和“750”字样。

同时,“共同协定的贵金属印记”和“厂标、责任印记”也是需要在签署协定、注册后才会使用的,并不通用。

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贵金属手表上连最基本的750、18K等“贵金属纯度印记”都没有。

所以说,金表没有狗头印记并不代表它是一枚假表。印记只是用于真假判断的一个鉴别点而已。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