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径选择:“横向”与“纵向”的双向延伸
复合型产业链讲究横向和纵向的“双向发展”,YouTube视频产业链的构建沿袭了这一思路。在横向延伸方面,其考虑了自身产业链的内部动态,努力在供应、生产、传播和营销各环节实现业务拓展以及多元业态的形成。在供应环节开拓内容源头、增加内容类别,并寻求软硬件支持;在生产和传播环节应用新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传播范围;在营销环节使用多重手段实现市场化和集群化。
同时,重视与行业内部同类媒体在业务上的有机整合,如内容生产上跨媒体、跨体制进行融合生产;内容传播上借助多种社交媒体、多个终端进行有效传播;营销上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兼并收购行业等形式实现盈利。在纵向延伸方面,侧重于关注产业链的外部动态,进行与其他产业领域的垂直化细分实践。积极与音乐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等多个不同产业展开合作,培育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实现上下游产业的有效沟通。
(二)模式颠覆:智能传播时代下的多环节升级
智能传播环境下,智能技术影响着产业链的内容生产模式、传播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终端模式等,促进供应、生产、传播、营销等多个组成环节的升级换代。
1.内容生产模式:从UGC主导到UGC+PGC相结合,再到IP、MCN的介入
YouTube的内容生产模式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最初视频网站“分享式”理念的贯彻,使得生产何种视频内容的主动权掌握在用户手中,即用户生产内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UGC) 模式主导。在视频生产制作的过程中,用户要综合考虑视频清晰度、音频、剪辑软件等因素,并控制好时长,努力提高视频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提高用户生产内容的质量。随着平台的逐渐发展成熟,其引入专业生产内容 (Professionally – generated Content, PGC) 进行专业领域的内容生产。从视频内容布局上看,其拥有海量视频和多元化频道,视频性质偏主流娱乐文化。随着内容生产布局的扩大,如何有效对海量视频进行有效管理成了一大难题。为此,其引入多频道网络(Multi-Channel Network,MCN)充当“代理人”,整合专业生产内容,以多频道的形式将独立创作人聚合起来,组成节目群落,并拉拢广告商和年轻用户,实现PGC的有力传播。
此外,YouTube还较为注重“智能化生产”。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推荐算法,建立健全内容分类机制和过滤机制,对内容进行精细化分类与筛选,过滤掉不良内容。通过采取删除违规视频、惩罚有害内容的创作者、启动“Intelligence Desk”项目以人工智能管理内容生产等方式,打造良好网络视听环境。
YouTube的内容传播依赖于推荐算法和系统。在设计推荐算法时,综合使用多个类别和指标,如增长类别包括推荐、建议观看、相关视频、搜索、原始评分等,最终目的在于优化观看效果。观看效果又由访问次数、访问停留、会话开始、上传频率、会话时长、会话结束等一系列指标构成。算法通过测量这些指标来对用户进行合理的视频推荐,保持用户的黏性。
其还搭建了两级推荐系统,先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生成候选视频列表,然后对列表进行打分排名,以便将排名靠前的视频推荐给用户,再结合协同过滤原则,产生个性化推荐候选名单,提高视频推荐命中率。然而,推荐算法和系统并非十全十美,可能会存在误差性、不匹配性,一些误导性的内容不可避免地传送到用户之中,精准性有待提高。“智能化”进程中,其推荐系统的改进之路历经了四个阶段,从基于用户画像和协同过滤的基础系统,进阶到深度学习的高级系统,不断优化和升级,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
内容的免费性、颇高的知名度、大量的用户群体为YouTube构建商业模式提供了基础。其商业模式主要由赞助商影片、嵌入式广告、登陆页面广告、YouTube Red订阅、付费内容、YouTube TV、会员收入等构成。用户是YouTube最核心的基本单元,不同的用户群体、标签、频道构成了其特有的社区结构。YouTube社区是一个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系统,用户之间通过相互接触拓展人脉,让每个人都能利用平台开展商务活动。借助社区属性以及强大的媒介性,YouTube成为一个开发业务线的良好平台,以发展在线营销业务实现商业化,可以与营销用户进行分成。
此外,在经历了与维亚康姆公司的版权纠纷事件后,YouTube在新版商业模式中增强了“版权意识”,推行版权先行理念。以音视频内容分享平台为具体实践,用户通过在先许可协议可在平台内大量使用版权所有的内容而不必事先获得授权,而版权方则可以通过间接培养产品市场、增加用户忠诚度、股份或者广告收益共享等方式获益。
广告销售收入是YouTube最主要的盈利来源。据最新财务统计,谷歌由YouTube平台产生的年收入为40亿美元,其中广告销售收入的6%来自YouTube。从形式上来看,YouTube运用多样化的广告形式实现盈利,如桌面标头广告、前贴片广告、移动视频广告、视频内嵌重叠式广告等。智能科技推动着广告形态的转变。2015年,YouTube率先在手机客户端推广全景视频广告,配合谷歌的VR眼镜,让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开创了体验式视频广告的先河。从理念上来看,“分享式”的盈利理念指导着YouTube与视频创作者共同分享广告收入。最新数据表明,全球收入最高的YouTube明星在2017年总共获得了1.27亿美元的收入,与2015年的5450万美元相比有了巨大增长;最年轻(6岁)的YouTube明星瑞安(Ryan)在2017年赚了1100万美元。
频道化是YouTube的发展趋势,频道数量的增多拉动了广告客户数量的增长,从而刺激视频广告投放数量的增长。2017年,YouTube上年收入超过百万的频道数量同比增长了50%;视频广告客户数量同比增长超过40%;排名前100位的广告客户,每个广告客户的平均花费同比增长超过60%。YouTube还通过赛事资源植入开创付费频道和付费模式获取盈利。YouTube TV上的13家体育电视台,囊括了美国80%的体育赛事转播;35美元的付费收视服务能够同时开启6个共享账户,并且6个账户都可以独立进行内容点播、收藏。
此外,YouTube还形成了特定的“数字劳动体系”。它强大的技术特性允许平台分发视频、广告,并招募订阅者参与社区活动,从而收集有效数据与广告一起转化为收入。该业务模式主要集中于UGC。通过组织数字劳动、UGC的生产,协调网红、评论员、订阅者、用户等不同角色,充分发挥他们在转化财富方面的作用。YouTube上多元的生产者角色(视频大V、网红、自媒体人才等)促成了视频内容的IP化,不同的内容生产者“深耕”于视频的垂直细分领域,精细化运营IP内容,强化IP属性和变现能力,打通了内容生产环节和盈利环节的“最后一公里”。同时,YouTube社区强大的粉丝群体为网红个人实现IP化创造了动力,在与粉丝的互动中形成“品牌化IP”,打破了视频商业壁垒。
实现视频内容与终端的连接需要物质条件,因此,YouTube积极与上游硬件供应商合作,寻找硬件支撑,在此基础上,开拓多终端渠道来传播视频内容,形成“移动端+PC端+电视端”的多终端传播格局。移动端是其进驻的最常见的终端,据统计,超过一半的YouTube观看次数来自移动设备。2018年,YouTube每天的移动视频浏览量平均为10亿次;平均移动观看时间超过40分钟,这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50%以上。除了移动端、PC端,YouTube还成功打入电视端,凭借电视盒子的热销,有力冲击了原电视业务的发展。YouTube TV是基于YouTube视频平台的APP,能让用户同时在电视、PC和移动端收看到视频内容。
(三)策略创新:激发产业链各部分的活力
多种策略的创新运用能激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内容策略方面:调整生产模式,采取“好莱坞模式化”的原创内容策略,形成“50%UGC+50%演艺明星节目”的内容生产格局;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添加环境音效字幕,实现视频背景音效和字幕的“智能化”,增强用户的观看体验;增强内容盈利性,视频内容的生产可以由品牌公司自主生产,也可以和频道创建者合作制作视频进行推广,还可以由消费者制作,以此唤起其他观众参与其中进行消费。
第二,转型策略方面:YouTube生产内容契合主流文化,由共享视频网站向主流文化提供商转型。数据统计显示,18~49岁的人群构成其主流消费群体。针对受众群体的性格特征和消费习惯,其力推评测视频、教程类视频、视频博客、游戏视频、搞笑视频、盘点视频、开箱视频7类,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不仅重新定义了视频生产和视频观看方式,也在不断影响和塑造着流行文化。
第三,APP策略方面:注重垂直细分化领域下多种APP的研发和运用。较为典型的如YouTube Kids APP,面向特定群体而开发,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旨在捕捉青少年的注意力并通过这些下载获利。该APP利用新兴手机和平板电脑技术瞄准“年幼的儿童和婴儿”(0~5岁)群体,通过终端渠道的日常观看模式,形成移动教育和育儿实践。此外,还有YouTube Music、YouTube Go等不同类型的APP实现YouTube与其他产业的勾连。
第四,营销策略方面:运用联盟营销,加速平台商业化进程。YouTube联盟营销是一个在视频的描述说明中创建视频和放置联盟链接的过程。制作者可以将产品评论视频、教程视频以及最佳视频关联链接,以谷歌自然搜索、建立用户群、获取YouTube相关影片等方式,促使消费者点击放置的链接跳转到相关产品页面,以此来获得流量。收入高增长、视频质量稳定性强的YouTube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优惠自由的选择、优化的易搜索引擎等,这些优点都有助于联盟营销。
第五,全球化策略方面:2005—2015年,YouTube已经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本地化计划,从单一视频门户(YouTube.com)扩展到85个本地化门户网站,通过语言、文化和兴趣为全球观众量身定制了适合消费与体验的视频内容。
综上所述,YouTube经过长时间的具体实践,已经从路径、模式、策略三方面构建并逐步优化自身的产业链,形成较为成熟和完善的产业链发展体系。